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抓住教育信息化發展機遇

            2022-10-17 09:33:37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一根根網線,連通時空,千里咫尺。

            透過屏幕,偏遠山區的學生可以聽千里之外的名師講課,跟屏幕另一端的同齡人實時互動。

            足不出戶就能登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臺,瀏覽使用上面的海量優質教育資源。

            “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緊扣時代脈搏,這十年,教育系統立足信息化這個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乘勢而上,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引領教育現代化,成為建設教育強國的強力引擎。

            乘勢而上,抓住教育信息化發展機遇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與時代同行。加快推進信息化發展既是事關教育全局的戰略選擇,也是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緊迫任務。

            十年后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學校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已經深度融入教育系統,在日常教學、教研、管理等諸多方面經歷著由起步應用到融合創新的跨越——

            在四川康定,四川民族學院計算機專業2022級新生通過雨課堂“克隆班”,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生共上同一門專業基礎課;

            在新疆喀什,喀什特區高級中學的師生們借助遠程互動錄播教學系統,可以跟5000多公里外的深圳紅嶺中學定期舉辦線上互動課和教研活動;

            在河北衡水,家長登錄手機客戶端就能實時查看孩子所在學校的食堂后廚工作情況,從食物采購到烹飪各環節一目了然。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亮眼成績單背后是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根據最新數據,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接入率已達100%,未聯網學校實現動態清零,出口帶寬達到100兆的學校占99.9%,99.5%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

            ——數字資源日益豐富。今年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臺正式上線。截至9月初,國家智慧教育臺所含4個子臺中,基礎教育臺提供3.4萬條資源,職業教育臺上線教育資源庫1194個、在線精品課程6628門,高等教育臺上線課程2.7萬門,大學生就業服務臺共享崗位1370萬個。截至9月初,臺總訪問量超6億人次。

            ——“數字鴻溝”趨向彌合。實施兩輪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三個課堂”應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深入推進,今年7月至8月,國家智慧教育臺“暑期教師研修”專題首次上線便為1300余萬名教師提供了研修服務。

            ——支撐教育治理現代化成效顯著。建成學校、教師、學生三大教育基礎數據庫,實現全國所有學校“一校一碼”、師生“一人一號”。對“互聯網+教育”新業態包容審慎的監管體系基本建立,營造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十年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層面相關政策體系日臻完善:

            ——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臺。

            ——相繼出臺《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等,全面提升高校、中小學有關信息化能力。

            今年以來,教育部黨組將大力推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貫徹落實“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總體戰略,進一步明確方向、統一步調,集中推動數字化建設各項任務。

            回望十年奮進路,信息化已經逐步成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教育公的有效途徑,“信息化帶來教育變革”的共識已在廣大教育工作者中深入人心。

            因時而動,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

            借助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開發數據采集系統,橫向打通教育數據共享、縱向勾勒學生數字畫像,支持學生個化發展、監督教學質量,科學、客觀地開展教育評價……在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數字化已經滲透到教學、管理各方面,其空間、時間跨度都遠超課堂的范疇。

            微觀層面亮點紛呈,宏觀層面新潮涌動。

            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實踐并非孤例,作為全國唯一的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上海年來持續發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和管理、評價的探索在一大批學校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作為“數字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呼應國家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今年2月,虎年春節剛過,教育部舉行黨組理論學中心組集體學暨教育信息化首場輔導報告會。

            “教育系統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有基礎、有能力、有優勢,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會上強調。

            此前發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則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此后,作為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階段成果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臺,自上線起便以海量的優質資源、流暢的使用體驗、不斷豐富的內容和功能,贏得了使用者的廣泛好評,反過來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助力。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不同表述的背后有哪些新的政策指向?

            “經過教育信息化1.0和2.0的建設,我國數字技術與教育經歷了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目前正處于融合與創新并存的時期。”正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榮懷所說,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教育信息化的特殊階段。如果把教育信息化視為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發展的量變過程,那么教育數字化轉型將在多年量變積累基礎上實現質變。

            如果說教育信息化以基礎設施和資源臺建設,大大提升獲取知識的便捷程度,那么以教學和管理模式重塑為特征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則將回答如何打破數據孤島、提升師生參與度、將日常獲取的大數據應用于改進教學和評價等諸多新問題。

            新理念驅動下,越來越多充滿“智能味兒”的教育場景正在各地校園里不斷涌現:

            英語課上,學生利用智能設備進行聽說練,能實時知曉自己發音是否標準;

            體育課上,學生佩戴運動手環,便于教師準確測試成績和調整教學內容;

            課后,學生會收到自己的“專屬作業”——這是人工智能基于其課堂表現進行的個化推送。

            海量資源匯集,人人、時時、處處共享線上課程;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強支撐,教、學、管、評、考、就業開始進入精準模式。數據驅動、以學定教、因材施教……數字化正在推動教育變革步步深入。

            從“相加”到“相融”,從“信息化”到“數字化”,一場深刻的數字革命正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同頻共振、相融互促。

            勇立潮頭,引領教育現代化揚帆遠航

            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來說,2020年春季學期開始之初的居家學是一場難忘的集體記憶。

            這一過程中,正是一根根網線、一塊塊屏幕、一個個線上臺,為全國2億多名大中小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居家學軟硬件支持,保證了他們“成長不延期”。

            “停課不停學”的大考,不僅檢驗了教育信息化多年來在基礎設施和資源臺上的建設情況,也折射出教育信息化在促進公、優化師資、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獨特優勢。上述特征又指向同一個關鍵詞:教育現代化。

            國家發展如此,于教育而言亦然。

            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十大戰略任務,其中第八項任務是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

            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也是現代信息技術持續不斷變革教育的過程。

            十年來,這類改變并不鮮見。

            在寧夏,當地聚焦教育發展重點難點問題,通過打造“一朵云”、聯通“一張網”、普及“一塊屏”,實現全區所有學校網絡高速互聯、信息高效互通、資源高度共享,500多所學校與北京、福建等地優質學校網上結對,所有鄉村中小學校與城鎮學校線上牽手,薄弱學校缺師少教難題得到有效緩解。

            在深圳,2021年成立的云端學校正在常態化運行。參與云端學校的15所學校初一年級的30個班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采用同一張課表。學校實行線上+線下、主講+輔講的“云端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自身所長承擔不同內容的主講任務,在不增加教師編制的情況下,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小課堂變成超大課堂,參與者相互激勵。

            在北京,全市統籌建設教育公共服務、教育公共管理和教育公共資源“三大臺”,整合學生學籍、教師發展、招生考試、校園安全和教育督導等業務納入管理臺,在支撐各項教育改革實施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能。

            信息化時代,學行為不僅發生在課堂。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將通過一系列重構,創建人本、開放、等、可持續的教育新生態,進而打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個化、終身化教育體系。

            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時代浪潮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發生歷史交匯,未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將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各類產業數字化程度飛速提升的現實,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人機協作能力等關鍵能力的重要日益凸顯。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與時代同行。

            令人欣喜的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下,改變和創造在很多地方悄然發生。

            十年進取,一路向前。

            新時代描繪新畫卷,新動力驅動新征程。

            有了教育信息化“智慧引擎”的支撐和引領,中國教育現代化的航船必將披荊斬棘、行穩致遠。(記者 李澈 張晨)

            最近更新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亚洲youjizz|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 91亚洲精品视频|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亚洲人成电影亚洲人成9999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国产人成网站在线电影动漫|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