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后疫情時代 “中國制造”變“中國創造”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許多國家生產中斷、供應鏈紊亂,全球產業鏈面臨的風險與日俱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后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會發生哪些變化?中國產業鏈如何升級?是否需要擔心產業鏈轉移的問題?企業應如何靈活布局并積極打造智能化的供應鏈?
對此,全球消費品供應鏈引領者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在2021博鰲年會期間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在于重構全球供應鏈版圖,而是加速及深化現有的一些趨勢,包括關鍵產品的生產本土化、供應鏈布局更加靈活,以及供應鏈數字化。
“后疫情時代”供應鏈三大特征
世界上所有產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關鍵產品,例如國防物資;另一類是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例如成衣。
“一直以來,國防物資等關鍵產品都在本國生產。新冠疫情只是把關鍵產品的范圍擴大到個人防護設備和藥品,甚至食物和能源。所以在‘后疫情時代’,關鍵產品的生產回歸本土是不可避免的。與此同時,非關鍵產品的生產卻會更加全球化。這是因為關鍵產業鏈的本地化難免會推高生產成本,國家必須降低非關鍵產品的生產成本,以作平衡。”馮國經說。
馮國經認為,在變化莫測的世界中,企業必須適應各種外在環境變化而在各生產國之間靈活調配生產。具有縱向整合的國內供應鏈的生產國,在未來尤其具有吸引力,因為它們對進口材料的依賴較低,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沖擊。
此外,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進一步加速了供應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消費者對產品溯源、非接觸式零售等提出了新要求,供應鏈數字化趨勢將不斷深化。無人配送、電子支付等大行其道,很多企業在供應鏈中利用DNA標記、RFID(射頻識別技術)等技術來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馮國經說。
“中國制造”變“中國創造”
眼下,一些觀點認為,生產本土化、供應鏈布局更加靈活的趨勢意味著生產活動會大舉撤離中國。馮國經對此并不認同。
他表示,“疫情期間,中國憑借其果斷快速的反應,以及完整且縱向整合的供應鏈,在極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工業生產,向全球的企業證明了其供應鏈的可靠性和韌性,這也是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優勢。因此,在過去大半年,生產活動不但沒有撤離中國,更有重回中國之勢。此外,中國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也會繼續吸引跨國企業在中國布局產業鏈。”
馮國經還特別指出,去年11月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給中國的產業鏈發展及產業升級帶來重大利好。
“RCEP的一大突破是為整個亞太區制定了共同的原產地規則。亞太區有望形成一體化的自由貿易區,加深區內的供應鏈整合。這將加速中國實現大范圍的‘騰籠換鳥’,推動中國邁向產業鏈上更高端的增值環節,助推中國的產業升級。”馮國經說。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將會向東盟國家轉移更多組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及低增值的生產工序,并向其出口零部件和半成品。而中國則轉向從事中上游、需要較高技術及較多資本的生產環節,包括研發、設計、管理、關鍵零部件的生產等。換句話說,區域分工將逐步邁向中國發展中高端產業/環節、東盟國家發展中低端產業/環節。‘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將逐步演變成‘中國創造’(Made by China),雖然產品的生產工序不完全都在中國,但中國將深入參與研發、管理等環節。”
馮國經表示,隨著東盟與中國之間的中間產品貿易增加,這兩大經濟體的供應鏈聯系將比以往更加緊密。現時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工廠,將逐步演變為以“中國+東盟”為核心。
企業應做好哪些準備
面對可能長期存在的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全球產業鏈的重組,中國企業應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建設有韌性的供應鏈?
馮國經表示,疫后“供應鏈2.0”的關鍵是“靈敏”和“韌性”,要能夠隨外在環境變化而靈活調整,快速復元。與此同時,企業應加速建設數字化供應鏈,以滿足消費者對速度、溯源等的新要求。
馮國經舉例子說,馮氏集團一直致力于供應鏈上游的數字化,以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化供應鏈。使用3D技術進行產品設計,利用數字樣本代替實體樣本,減省了用于制作實體樣本及反復修改的時間,產品開發流程因而大幅縮短。此外,智慧工廠方案利用射頻識別技術,連接原材料、物流方案、顧客體驗等所有供應鏈上的實時數據,把產品變成數據中心,同時保持數據高透明度。
眼下,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和需求,科技賦能的消費者掌握更多的產品信息,對產品的要求更高。
對此,馮國經表示,從消費端驅動供應鏈,市場因此由“生產推動”演變成“消費者拉動”。消費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導致市場高度分散且細分化,供應鏈也因而需要適應“按需生產”的新模式以及越來越小的訂單量。(記者 李曦子)
相關閱讀
- (2022-06-07)消費者投訴:iBox鏈盒提現難
- (2022-04-22)鋼鐵行業產量下降 行業高質量發展逐漸開啟
- (2022-04-22)生豬養殖板塊有望迎來第二輪上漲 擴張速度放緩
- (2022-04-22)復盤A股歷次回購熱潮 價值提升效果明顯
- (2022-02-09)中泰證券:低估值藍籌依然是潛在利好主線
- (2022-02-09)中信建投:國有房企提質增效有望加速
熱點推薦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最近更新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開曼群島元怎樣換算英鎊?開曼群島元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 (2023-01-06)黎巴嫩磅對人民幣匯率怎樣?1000黎巴嫩磅是多少英鎊?
- (2023-01-06)老撾基普對人民幣匯率如何?1萬老撾基普等于多少美元?
- (2023-01-06)100泰銖等于多少人民幣?泰銖怎樣兌換馬來西亞元?
- (2023-01-06)臺幣與澳門元匯率怎樣兌換?2000臺幣等于多少人民幣?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 (2023-01-06)今日最新!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由于市場懷疑美聯儲的承諾,歐元兌美元突破步履蹣跚
- (2023-01-06)世界熱資訊!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美元兌日元處于關鍵匯合區,美國數據即將公布
- (2023-01-06)當前資訊!今日晚間白銀行情分析(2023年1月5日)
- (2023-01-06)1月6日重點數據和大事件前瞻
- (2023-01-06)全球熱消息:江西九江開出2023年度首列中歐班列
- (2023-01-06)今日熱搜:“暖風”吹向市場,小商販等待客流量回升
- (2023-01-06)世界微頭條丨及時幫扶因新冠感染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 (2023-01-06)全球最資訊丨云南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培育“制造工匠”
- (2023-01-06)環球快消息!“圍爐煮茶”緣何圈粉年輕人?
- (2023-01-06)世界看熱訊:“穩經濟、促發展”進行時③丨保供穩產促發展,企業生產忙起來
- (2023-01-06)頭條: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
- (2023-01-06)天天報道:近5年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
- (2023-01-06)焦點快播:中關村創新引領能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