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產經 >

            山復綠 水轉清 果飄香

            2021-12-21 10:56:57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江西省贛州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顯成效(引題)

            山復綠 水轉清 果飄香(主題)

            核心閱讀

            近年來,江西贛州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大力發展贛南臍橙、休閑旅游等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40年前紅土裸露、溝壑縱橫的贛州,如今山復綠、水轉清,老百姓吃上了“生態飯”。

            水土流失面積由1980年的11187平方公里下降到2020年的6949平方公里,凈減少4238平方公里,全市水庫、山塘蓄水量增加2.8億立方米……一組數據記錄著江西省贛州市的紅土地上發生的綠色奇跡。這里曾被國內外專家稱為“紅色沙漠”,經過治理,入選第一批“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如今,贛南臍橙、休閑旅游等生態產業蓬勃發展,老百姓靠吃“生態飯”鼓了腰包,贛州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

            強化生態修復,荒山換新顏

            冬日里,贛縣區上塘村的山林依然郁郁蔥蔥,臍橙樹掛滿果實。村民謝小路的127畝果園喜獲豐收,他正帶著鄉親們采摘果子。謝小路感慨:“過去這里是一座接一座的崩崗,如今的變化真是太大了!”

            贛南多山,特殊的花崗巖地質條件造成崩崗易發。“風化的花崗巖被雨水不斷侵蝕,山體不斷崩塌陷蝕。過去水土流失嚴重,裸露山體寸草不生,水土流失淹沒農田、淤積河道,日子苦極了?!壁M州市贛縣區水土保持局副局長邱欣珍回憶。

            治理水土流失,一場攻堅戰在贛州全面打響。多年探索,贛州堅持“生態治理+開發治理”兩條腿走路,崩壁整治、水平梯田、植被恢復等工程落戶,4300多座劣地崩崗披上綠裝。在贛縣區金鉤形崩崗群,不少村民像謝小路一樣種起臍橙、楊梅,捧上了“生態飯碗”。

            大余縣南安鎮新華村的山坡上,林木蔥蘢,樹葉隨風沙沙作響。村民譚祖金說:“因為多年采礦,植被遭到破壞,容易發生山體滑坡,一下大雨大家總擔驚受怕。”

            2017年以來,大余縣投入資金,對廢棄礦山進行治理,完成礦山恢復治理面積0.9萬畝,6家礦山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不毛地”披上“綠衣裳”。新華村的廢棄礦山經過治理有了新用處?!暗V區變風景區,家門口有了增收門路?!弊T祖金笑著說。

            強化生態修復,座座荒山換新顏。在贛州,34.1平方公里廢棄礦山重披綠裝。水土保持工程發揮大效益。如今的贛州,森林覆蓋率達到76.23%,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100%,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笆濉睍r期,全市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444.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與2013年相比凈減少867.34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82.36%,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

            形成治理合力,措施不斷升級

            石城縣坳背村村民黃小勇,今年獲得40萬元政府獎勵。這筆獎勵來自贛州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項目。2014年,黃小勇回到家鄉,包下6000多畝荒山進行治理,建草灌喬治理區、油茶經濟林治理區、水保監測試驗區……幾年間,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了,年產值達1000萬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離不開投入?!壁M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黃菊蘭介紹,近年來,市里以1.23億元以獎代補資金,撬動社會資金1.43億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69平方公里,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匯聚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強大合力。

            治理水土流失,需要制度護航。贛州把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納入高質量發展和河長制考核指標范圍,水土保持工作年年有計劃、有部署、有考核、有獎懲。

            贛州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抓手,打造水土保持生態綜合體。在上猶縣梅水鄉園村,茶園宛如綠毯,一行一行茶樹間,坎下溝、引水溝、排灌溝等水保設施格外引人注目。

            “以小流域為單元,將水土保持融入鄉村振興工作中,探索實施生態經濟型、生態清潔型和生態旅游型小流域等多種治理模式,立體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鄙溪q縣水利局局長華明桂說。園村綜合利用茶產業造綠、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護綠等措施,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治理成效顯現,措施不斷升級。曾在贛州水土流失治理中起到關鍵作用的“竹節水平溝”,有了升級版,走進山林,溝內多長滿了青草。堅持系統治理、科學治理,贛州市著力打造上猶園村、安遠官溪等生態清潔型、生態經濟型和生態旅游型小流域61條。

            生態環境好,百姓口袋鼓

            山綠了,如何讓群眾富起來?

            走進贛州市興國縣龍口鎮都田村,漫步在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會發現萬秀娟的“都甜農莊”就藏在青山綠水之中。“生態養殖、綠色休閑、養生度假,咱們都能干!”萬秀娟說。

            生態農莊為什么選址都田村?“好生態就是金字招牌!”萬秀娟坦言,示范園治水固土,是農莊果樹的天然屏障;園區環境美,人氣越來越旺。如今,農莊帶動周邊農村一起發展,村民不僅有了流轉收入,農閑時還能到這打工。

            “綠富雙贏,生態環境好,百姓口袋鼓。”興國縣副縣長唐芳浩說,近年來,縣里把治理水土流失與發展小流域經濟結合起來,在資金、技術上給予幫扶,幫助群眾開發種植臍橙、梨、油茶等經果林。如今,興國縣有油茶66.1萬畝、臍橙16萬畝,楊梅、蜜梨、獼猴桃、茶葉等4萬余畝,蹚出一條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之路。

            堅持水土保持優先,種植方式變了。在贛州市定南縣嶺北鎮含湖村的柑橘種植基地,一排排金黃的柚子和柑橘掛滿枝頭。經過生態改造,昔日廢棄礦山變成了“花果山”。

            “水果水果,先有水后有果?!笨粗磉吽亮魇е卫淼昧?,灌溉措施到位,村民李德山憑借務工學到的種植技術,在自家山林里搞起試驗——從梯帶開挖到水渠修筑,再到土壤改良,30畝茂谷柑被管理得井井有條,早早就被客戶訂購一空。

            “頂林—腰果—底谷(養殖)”立體治理、前埂后溝+梯壁植草+反坡臺地農林開發……贛州探索生態治理和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全市累計興建以發展臍橙、油茶為主的種植基地2240個,種植經果林500多萬畝,約6.5萬農民、困難職工通過創辦種植基地,解決了勞動就業,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雙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黃菊蘭說,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一定能讓綠水青山持續發揮效益,讓越來越多的鄉村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記者  常  欽  周  歡)

            最近更新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专区先锋影音|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