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產經 >

            遼寧省發改委成本調查監審局提出三點建議保糧食穩產農民增收

            2022-01-12 21:36:20 來源: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劉桂菊 汪險峰報道:近日,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本調查監審局對粳稻、玉米、大豆等3種播種面積占全省70%以上的主要糧食生產產量、價格變動、生產成本、現金收益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綜合分析,并對下步工作提出了對策建議。

            據遼寧省發改委成本調查監審局局長張樹華介紹,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喜獲“雙豐收”,總產量達507.74億斤,較上年增8.48%,創歷史最高水平,居全國第12位;糧食單產達955斤/畝,同比增8.0%,居全國第3,在糧食主產省中排名第1。在產量大幅上漲的同時,水稻等部分糧食作物收益卻出現了大幅下降,可能會影響來年農民種糧積極性。

            張樹華表示,生產總成本逐年增加是導致水稻等農作物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成本調查監審局形成的《2021年遼寧省主要糧食生產成本收益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中顯示,粳稻近5年畝均產量穩定,始終保持在590公斤以上。2021年粳稻畝產為598.93公斤,較上年減少44.95公斤。

            粳稻近5年每畝總成本逐年增加,2021年總成本為1626.95元,較上年增加53.92元,上漲3.43%。主要是化肥費、農藥費、機械作業費顯著增加,分別上漲12.50%、17.20%、8.63%,特別是化肥價格已經處于近10年歷史高位。

            粳稻最低收購價格近3年保持在130元/50公斤,現金收益呈下降趨勢。2021年平均出售價格為2.74元/公斤,每畝產值為1656.47元,扣除現金成本(不含家庭用工和自營土地成本)每畝875.50元,每畝現金收益為780.97元,比上年降低238.69元,降幅23.41%。

            張樹華表示,相比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因為近年來價格呈逐漸上漲趨勢,雖然每畝總成本也在增加,但收益仍比上年有所增多。

            《調查報告》顯示,玉米近5年畝均產量受干旱、臺風等災害影響較大,在370-510公斤范圍內波動。2021年玉米畝產為500.78公斤,較上年增加114.20公斤。

            玉米近5年每畝總成本逐年增加,2021年總成本為1047.50元,較上年增加90.02元,上漲9.40%。主要是化肥費、農藥費、機械作業費、土地成本顯著增加,分別上漲8.99%、6.89%、6.91%、23.30%。特別是土地流轉價格增長迅速,個別產區創歷史新高。

            2020年以來,玉米價格一直處在高位,在產量穩定的情況下,收益可觀。2021年平均出售價格為2.49元/公斤,每畝產值為1280.33元,扣除現金成本(不含家庭用工和自營土地成本)每畝475.93元,每畝現金收益為804.40元,比上年增加。

            大豆近5年畝均產量穩定,在160公斤上下浮動。2021年大豆畝產為175.42公斤,較上年增加28.73公斤。

            大豆近3年每畝總成本逐年增加,2021年總成本為755.07元,較上年增加77.67元,上漲11.47%。主要是機械作業費、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顯著增加,分別上漲7.98%、26.54%、11.45%,

            大豆價格近3年逐年上漲,現金收益呈上升趨勢。2021年平均出售價格為5.36元/公斤,每畝產值為955.55元,扣除現金成本(不含家庭用工和自營土地成本)每畝325.87元,每畝現金收益為629.68元,較上年增加200.08元,增幅46.57%。

            張樹華表示,盡管遼寧省糧食生產在2021年取得了豐收,但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并沒有改變,特別是農資價格高位運行,化肥、農藥價格大幅上漲,帶動種糧成本增加,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不容忽視,糧食穩產仍然面臨挑戰。

            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遼寧省發改委成本調查監審局提出如下建議:

            (一)因地制宜,優化種植結構。建議省內各地摸清糧食生產數量、質量等底數,根據氣候條件、地形特點、成本收益情況及時調整糧食生產規劃,引導農民種植適合本地生產的糧食品種。發揮遼寧省黃金玉米帶優勢,優化玉米生產結構,突出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發展高淀粉玉米,擴大兼用型全株青貯玉米等生產規模,推進優質鮮食玉米生產及加工。鼓勵打造特色鮮明的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將蟹田大米、稻花香等糧食產品納入品牌范圍,提升產品溢價。

            (二)鼓勵流轉,發展規模經營。通過抽樣調查匯總數據分析,規模戶(100畝以上)農用機械自有數量較普通戶(100畝以下)顯著增加,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物資議價空間更大,畝均用工數量減少,農民收入增加。目前來看,省內糧食生產多以家庭為單位(大豆尤其明顯),生產規模較小,技術含量偏低,生產成本較高,缺乏競爭力,建議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引導農民按照自愿、有償、依法的原則,使土地集中經營生產,形成規模效益。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托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規模經營。

            (三)種養結合,推動一體發展。當前省內多數地區存在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發展相互脫節的現象,農村專業合作社、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發揮。建議鼓勵農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向初加工延伸、向種養一體化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在糧食主產區積極引進糧食深加工企業,減少物流成本,延長產業鏈條,形成生產閉環,提高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能力。

            關鍵詞:

            最近更新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亚洲一线产品二线产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