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國經濟開局良好(經濟新方位)
經濟新方位
原標題:去年增速百分之八點一,總量超一百一十四萬億元(引題)
“十四五”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主題)
2021年,意義非凡。1143670億元,中國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
“過去一年,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雙雙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民經濟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全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 1月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
8.1% 這個增速怎么樣?
經濟好不好,主要經濟指標的運行情況是重要參考。從統計數據看,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面實現,“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經濟較快增長。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為8.1%,高于6%以上的預期目標,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按兩年平均算,一、二、三、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4.9%、5.5%、4.9%、5.2%,四季度經濟兩年平均增長率比三季度還高一些,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寧吉喆說。
就業總體穩定。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就業優先政策發力顯效,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推動2021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完成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
消費價格溫和上漲。2021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9%,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2502億美元,連續8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穩居世界第一。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達到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要求。
單位GDP能耗下降。初步核算,2021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預期目標。
糧食產量再創新高。2021年,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達到1.3萬億斤以上的預期目標。
114萬億元 如此規模意味什么?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超114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突破了1.2萬美元。
這樣的經濟規模和人均GDP水平,對于中國意味著什么?
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總量規模和GDP人均水平持續提高,這意味著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也意味著我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同時也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這意味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寧吉喆分析,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量約13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均匯率折算合2萬億美元,相當于世界上一個比較大的主要經濟體一年的經濟總量。如果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按兩年經濟總量分別折合美元計算,增量則高達3萬億美元。
同時,我國全部工業和制造業增加值已經連續10多年居世界首位。貨物貿易、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服務貿易、對外投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萬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2551美元,雖然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初步測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萬美元左右,我們是1.25萬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寧吉喆說。
這意味著我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2021年,我國谷物、籽棉、花生、肉類、茶葉、水果產量均居世界第一,22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也均為世界第一。2021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359.7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比上年又提高了1.2件,科技實力明顯增強。
這意味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21年,我國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200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1%;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比上年降低了0.4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我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達到25%左右,成為引領世界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
79.1% 內需貢獻率說明什么?
2021年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多發散發等多重考驗,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暢通經濟內外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
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均做出積極貢獻。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1.1、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4%、13.7%、20.9%。
國內大循環主體作用增強。202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50萬億元,增長4.9%。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上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
“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國內循環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經濟增長還是內需拉動為主。”寧吉喆說。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口總額、出口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1.5%、21.2%,內外需均發揮很好作用,且相互促進。
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循環改善。
在生產環節,生產擴大為循環改善打下了基礎。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工業行業的增長面達到了95.1%。
在分配環節,企業的營業收入、工資和利潤的增長是初次分配的主要來源。2021年1—11月,41個工業大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超過80%。
在流通環節,2021年,我國全社會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4%、6.8%,貨運的暢通保障了經濟恢復和對外貿易。
在消費環節,就業的擴大、收入的增加支撐了消費恢復性增長。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2020年實際增長12.6%,由于2020年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兩年平均增長4.0%。
“面臨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利條件沒有變,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不斷涌現。”寧吉喆說。
48萬人 人口增速如何看?
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3億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凈增長48萬人,自然增長率是0.34‰;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82億人,占總人口的62.5%;60歲及以上人口2.67億人,占總人口的18.9%。
“人口增速放緩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老齡化、少子化也是發達國家乃至一些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寧吉喆說。不過,他表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總量將保持在14億人以上。
首先,育齡女性總量依然較多。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仍有3億多育齡婦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萬人的出生規模,人口總量將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
其次,三孩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從過去十幾年看,“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積極成效,出生人口數量增加。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0—14歲少兒人口比2010年多了3000多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主要是生育政策促進了生育率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約30%上升到2021年的約43%,隨著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最后,人口的預期壽命在持續提高。我國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有助于人口總量保持增長態勢。“一些被推遲的生育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釋放,這些因素都將對人口總量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寧吉喆說。
2022年 經濟發展態勢如何?
“盡管存在風險挑戰,總的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因素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變。從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實現穩中求進。”寧吉喆說。
首先,我國疫情常態化防控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生產生活秩序總體穩定,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其次,我國產業供給體系完備,擁有全部工業門類,配套較為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較強,能夠很快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寧吉喆舉例,去年,市場上“缺芯”“少箱”,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就增長了33.3%,金屬集裝箱產量增長了110.6%,“市場上缺什么,我們就能生產什么,自然就帶動了經濟增長,增加了就業,改善了收入”。
再次,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國內強大市場的立足之本。
最后,改革開放持續釋放紅利,宏觀調控不斷完善,均有利于經濟平穩發展。目前,我國通脹率、政府債務水平均較低,貨幣政策有空間,宏觀調控政策工具多,有能力保持平穩運行。
“我國經濟增長的動能不僅來自需求‘三駕馬車’的拉動,而且來自供給的推動;不僅來自內需的擴大,而且來自外需的拓展;不僅來自消費的增長,而且來自投資的發展;不僅來自改革的推進,而且來自創新的帶動。我們有信心、有底氣,也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寧吉喆說。(記者 陸婭楠)
相關閱讀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熱點推薦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最近更新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開曼群島元怎樣換算英鎊?開曼群島元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 (2023-01-06)黎巴嫩磅對人民幣匯率怎樣?1000黎巴嫩磅是多少英鎊?
- (2023-01-06)老撾基普對人民幣匯率如何?1萬老撾基普等于多少美元?
- (2023-01-06)100泰銖等于多少人民幣?泰銖怎樣兌換馬來西亞元?
- (2023-01-06)臺幣與澳門元匯率怎樣兌換?2000臺幣等于多少人民幣?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 (2023-01-06)今日最新!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由于市場懷疑美聯儲的承諾,歐元兌美元突破步履蹣跚
- (2023-01-06)世界熱資訊!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美元兌日元處于關鍵匯合區,美國數據即將公布
- (2023-01-06)當前資訊!今日晚間白銀行情分析(2023年1月5日)
- (2023-01-06)1月6日重點數據和大事件前瞻
- (2023-01-06)全球熱消息:江西九江開出2023年度首列中歐班列
- (2023-01-06)今日熱搜:“暖風”吹向市場,小商販等待客流量回升
- (2023-01-06)世界微頭條丨及時幫扶因新冠感染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 (2023-01-06)全球最資訊丨云南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培育“制造工匠”
- (2023-01-06)環球快消息!“圍爐煮茶”緣何圈粉年輕人?
- (2023-01-06)世界看熱訊:“穩經濟、促發展”進行時③丨保供穩產促發展,企業生產忙起來
- (2023-01-06)頭條: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
- (2023-01-06)天天報道:近5年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
- (2023-01-06)焦點快播:中關村創新引領能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