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集采來了,藥價“瘦身”百姓“減負”
原標題:全國首次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開標,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超26億元——(引題)
中成藥集采來了,藥價“瘦身”百姓“減負”(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維硯
“西藥費用已經降了不少,中成藥成了藥費里的大頭。”湖北襄陽市民張潔在整理上一年的藥費單據時感嘆。
把虛高的中成藥費用降下來,這是很多老百姓的心聲。目前,我國已成功開展了6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但是中成藥由于質量難以評價、獨家產品多等特殊性,一直未能開展集采。
近日,湖北省牽頭19省份聯盟開展全國首次中成藥集采,采購規模近100億元。這意味著,未來藥費里的“水分”會被進一步擠掉。
此次集采,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中選價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根據19省份聯盟年度需求量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藥品費用超26億元。
中成藥集采為何難開展
“中成藥根本沒辦法搞集采。”這是此前業內流傳的一種觀點。
自2018年藥品集采改革以來,國家已經成功開展6批藥品集采,涵蓋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慢性乙肝等慢性病和常見病的主流用藥,但尚未有中成藥納入大范圍集中帶量采購。
中成藥集采為何難開展?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招標采購司負責人解釋稱,中成藥的特殊性增加了集采難度。
首先,中成藥質量難以評價。化學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保證了仿制藥的療效與安全性,但中成藥一般是根據傳承的經典名方制作而成,也就沒有“原研藥”與“仿制藥”的說法。缺少一致性評價的支撐,意味著中成藥之間的質量、療效等沒有統一的、能夠令大眾信服的判斷標準。
其次,中成藥獨家產品多。按照以往化學藥、耗材與生物制劑的集采規則,進入集采的藥品均為非獨家產品,這樣能夠保證其具有充分的競爭性,有降價空間。但是,由于中醫“一源多流”的學術及文化特色,中成藥分類和命名復雜,配方與工藝稍有變化便成為新的品種,因此獨家產品眾多。目前,我國有1000多個中成藥獨家品種,競爭并不充分,少數“獨家”甚至是專為規避市場競爭而“量身定制”,這也是中成藥集采的另一大現實困境。
獨家中成藥如何降價
針對中成藥的特點、難點和爭議點,70余位醫療機構臨床專家、藥學專家、高校及行業政策專家組成專家組,制定出極具創新性的中成藥集采方案,確保藥品優質優價。
由于中成藥沒有一致性評價作為支撐,質量體系復雜,直接采用價格競爭方式容易引起“劣幣淘汰良幣”爭議。為此,本次集采創造性采用綜合評分的方法,價格競爭得分占60%,技術評價得分占40%,技術得分中涵蓋醫療機構認可度、藥品企業供應能力、企業創新能力、招采信用評價、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
“這樣既考慮價格因素,又考慮企業供應能力、信用、質量等因素,破解了無質量評價體系的難題。”湖北省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集采在綜合評分中引入醫療機構認可度指標,由聯盟地區19個省份所有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共2.4萬余家)參與評價,相當于進行了全樣本評價,提高了質量療效評分的公信力。
針對中成藥獨家產品過多的難點,本次集采通過“合并通用名采購”破題。按照化學藥集采的方式,進入集采的同一通用名藥品,需要有多家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開展競爭。本次集采根據中成藥全國銷售金額排名,結合醫療機構實際使用品種,遴選出部分大額品種,對功能主治相近的不同名稱藥品進行合并集采,最終確定了17個產品組76種中成藥采購目錄。
此外,由于不同部分企業的產品價格在集采前已經較低,降幅空間不大,為避免出現“低價藥反被淘汰”局面,本次集采規定,對無倒扣分項的同組內“日均治療費用最低產品”,給予增補中選機會,從而保證人民群眾獲得感和企業公平感。
藥價“瘦身”百姓“減負”
梳理公布的中選結果表可以看到,此次中成藥集采包括參麥、血塞通、血栓通、銀杏葉、丹參、雙黃連等17個中成藥大品種,76種藥品,111個產品。
“臨床上常用的品種和常用的品牌都基本中選。絕大多數臨床上常用的產品,特別是采購量大的產品,都達到了相當大的降幅。”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價格招采室主任蔣昌松表示,本次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價格結果達到了預期。
這也意味著,很多百姓家中的常備藥、常用藥的價格將更“親民”。
記者發現,用于治療中風的某品牌銀杏葉片降幅最高,降幅達82.63%,銀杏葉片每盒(30片)價格,從24元降至4.17元。同一產品組的另一品牌銀杏葉片,每片價格低至約0.08元。治療感冒的雙黃連口服液最高降幅達55%,每盒(12支)價格,從25元降至11.25元;治療腦動脈硬化的血塞通滴丸,最高降幅達55.01%,一盒(90丸)的價格,從30.32元降至13.64元,一天可以為患者節省2.78元~5.56元。
“既要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低的藥價,也要凈化行業環境,讓藥品回歸治病救人的本質屬性。”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負責人表示,集采改革從最初的化藥集采,推進到高值醫用耗材、生物制劑集采,再推進到中成藥集采,構建出全方位推進醫藥集中采購改革的“拼圖”,累計節約醫保和患者支出2600多億元。
國家醫保局表示,下一步,將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國家集采,持續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范圍,讓更多患者受益。
相關閱讀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熱點推薦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最近更新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開曼群島元怎樣換算英鎊?開曼群島元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 (2023-01-06)黎巴嫩磅對人民幣匯率怎樣?1000黎巴嫩磅是多少英鎊?
- (2023-01-06)老撾基普對人民幣匯率如何?1萬老撾基普等于多少美元?
- (2023-01-06)100泰銖等于多少人民幣?泰銖怎樣兌換馬來西亞元?
- (2023-01-06)臺幣與澳門元匯率怎樣兌換?2000臺幣等于多少人民幣?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 (2023-01-06)今日最新!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由于市場懷疑美聯儲的承諾,歐元兌美元突破步履蹣跚
- (2023-01-06)世界熱資訊!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美元兌日元處于關鍵匯合區,美國數據即將公布
- (2023-01-06)當前資訊!今日晚間白銀行情分析(2023年1月5日)
- (2023-01-06)1月6日重點數據和大事件前瞻
- (2023-01-06)全球熱消息:江西九江開出2023年度首列中歐班列
- (2023-01-06)今日熱搜:“暖風”吹向市場,小商販等待客流量回升
- (2023-01-06)世界微頭條丨及時幫扶因新冠感染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 (2023-01-06)全球最資訊丨云南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培育“制造工匠”
- (2023-01-06)環球快消息!“圍爐煮茶”緣何圈粉年輕人?
- (2023-01-06)世界看熱訊:“穩經濟、促發展”進行時③丨保供穩產促發展,企業生產忙起來
- (2023-01-06)頭條: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
- (2023-01-06)天天報道:近5年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
- (2023-01-06)焦點快播:中關村創新引領能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