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薯南種”拓展黑龍江廣東合作新天地
原標題:從黑土地到紅土地(引題)
“北薯南種”拓展黑龍江廣東合作新天地(主題)
春回大地,黑土地馬上就要進入備耕時節,李亞文卻滿懷豐收的期待:再有20天左右,種在廣東省湛江市的15000畝馬鈴薯就要豐收了,這已是她這個東北人在南方迎來的第六個馬鈴薯豐收季。
李亞文是“北薯南種”項目負責人。“北薯南種”是將我省的馬鈴薯種到廣東的土地上。它始于2015年,當年身為綏化市望奎縣東郊鎮黨委書記的李亞文,探索組織當地農民,將龍江黑土地上的土豆“移民”,種到廣東的紅土地上。結果長出來的土豆“形味俱佳”,且畝產達到5000斤。因季節差,反季上市后的小土豆身價飚升,每斤賣到1.5元左右,高出北方市場價格一倍,每畝純效益達到2000元。“北薯南種”獲得成功。
北薯南種連年豐收。受訪者提供
歷經6年的發展,在黑龍江和廣東兩省的努力推動下,如今,“北薯南種”已不是單純的農業實驗,而是龍粵兩省對口合作的生動實踐:兩省通過優化配置南北資源,將我省“貓冬”的勞動力、閑置的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源與廣東省的熱帶氣候資源、適宜的紅土地相結合,借助對口合作平臺,逐步探索、實施、發展,取得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的成效。
“北薯南種”不僅開辟了省際農業合作開發新模式,也拓展了龍粵合作新天地,成為龍粵合作的典范。
“龍”有農機具 “粵”有紅土地
綏化市望奎縣東郊鎮是我省馬鈴薯種植專業鎮。東郊鎮黨委書記李亞文在幾年前的一場馬鈴薯商品對接會上得到一個寶貴的信息:廣東省一些地方冬天也能種馬鈴薯,而且價格是黑龍江的兩倍。東郊鎮每年春夏秋種植馬鈴薯,冬季大部分薯農都在家“貓冬”,農機具也一放近半年。能不能讓鎮里的薯農冬天去廣東種馬鈴薯呢?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閑置的勞動力、農機具等,更重要的是可以讓農民增收。李亞文有了新想法。
在望奎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李亞文一次次去廣東實地考察、取土化驗、試驗種植,終于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找到了適合馬鈴薯“移民”的土地。遂溪縣冬季氣候溫暖濕潤,這里的土地屬紅沙土,非常適宜種植馬鈴薯。而且這里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大量耕地在冬季處于閑置狀態。綏化市望奎縣與湛江市遂溪縣充分利用對口合作平臺,從各自比較優勢出發,尋找可以實現深度互補的契合點。自此,這里成為“北薯南種”種植基地。
“候鳥農民”南北種地
龍粵兩省實現共贏
2015年,在廣東省遂溪縣的大力支持下,李亞文帶領望奎縣龍薯聯社在遂溪縣草潭鎮釵仔村試種了500畝龍江馬鈴薯,一舉成功。從此小土豆為媒、對口合作為平臺,將一北一南兩個農業縣緊緊相連。
近兩年,“北薯南種”已由最初的旱地種植,推廣到水稻田種植,即通過發展“稻-稻-薯”,實現一年種兩季水稻一季馬鈴薯。今年春節剛過,李亞文就要飛赴廣東,作為“稻-稻-薯”項目負責人,在廣東省數十萬畝水稻田推廣種植馬鈴薯,擴大“稻-稻-薯”種植面積。
隨著“北薯南種”的發展,望奎縣則出現了一批“候鳥農民”。他們每年4月到9月在黑龍江種大田,當年10月到第二年3月去廣東種馬鈴薯,一年四季都種地,一年都有收入。
廣東省當地的村民則從漁民變成了農民,李亞文告訴記者,這幾年冬季種馬鈴薯時,每天都有300多廣東當地人在地里打工。以前當地農村婦女靠在海邊撿海螺,一天只能掙三四十元錢,現在一天能掙120多元。因為北方農民爭著去種馬鈴薯,遂溪縣的土地承包價也由當年的200元漲到現在的1200元,這里的紅土已變成“熱土”。
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北薯南種”規模達到1.5萬畝,雙方合作模式已從合作社自營發展到以技術和品牌為依托的“合作社+服務公司+當地農戶”的專業經營發展模式。通過合作,雙方農民累計增收1.22億元。其中,望奎縣640戶村民累計增收6200萬元,11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遂溪縣460戶村民累計得到土地租金和勞務收益6000萬元,實現了雙贏。
望奎與遂溪的對口合作,探索出一條馬鈴薯由“北薯南運”向“北薯南種”轉變的新型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也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匯聚雙方力量智慧
龍粵合作走向深廣
黑龍江和廣東兩省相距遙遠,自然稟賦、人文環境差異很大,只有集中各方資源、力量和智慧,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才能使兩省合作拓寬廣度、走向深入。
黑龍江省與廣東省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北薯南種”是抓住了黑龍江省與廣東省在資源、氣候、市場、勞動力及農業專業技術等互補性,揚長補短,實現南北聯動、協同發展。“北薯南種”的成功,還在于政府積極引導促進,激發市場作用,凝聚發展合力。這其中包括,望奎縣委縣政府全力支持,撥款350萬元用于合作社冬種馬鈴薯的補貼,調撥大型農機具;遂溪縣各級政府協調解決土地租用、市場營銷等至關重要事項;兩省農業農村廳協調幫助400萬元資金推廣項目;兩省對口合作辦將此項合作納入兩省合作工作重點,全力支持項目不斷走深等等,最終探索出了一條共贏發展的新路子。
在“北薯南種”帶動下,農業領域合作不斷拓展,湛江市6000噸異地糧食儲備基地已落戶望奎縣,同時望奎縣在湛江市開設農產品體驗店2家、進駐連鎖商超26家,年可銷售龍江農產品3000噸以上。
當前,黑龍江和廣東兩省正努力擴大“北薯南種”規模,兩省打通馬鈴薯產業鏈,成立“北薯南種”發展聯盟,在廣東省推廣“北薯南種”高效農業試驗示范,擴大種植規模,打造品牌。初步計劃在雷州半島打造6~8個規模達到2萬畝的“稻-稻-薯”基地,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電商銷售等智慧農業手段,共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春英)
相關閱讀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熱點推薦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最近更新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開曼群島元怎樣換算英鎊?開曼群島元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 (2023-01-06)黎巴嫩磅對人民幣匯率怎樣?1000黎巴嫩磅是多少英鎊?
- (2023-01-06)老撾基普對人民幣匯率如何?1萬老撾基普等于多少美元?
- (2023-01-06)100泰銖等于多少人民幣?泰銖怎樣兌換馬來西亞元?
- (2023-01-06)臺幣與澳門元匯率怎樣兌換?2000臺幣等于多少人民幣?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 (2023-01-06)今日最新!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由于市場懷疑美聯儲的承諾,歐元兌美元突破步履蹣跚
- (2023-01-06)世界熱資訊!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美元兌日元處于關鍵匯合區,美國數據即將公布
- (2023-01-06)當前資訊!今日晚間白銀行情分析(2023年1月5日)
- (2023-01-06)1月6日重點數據和大事件前瞻
- (2023-01-06)全球熱消息:江西九江開出2023年度首列中歐班列
- (2023-01-06)今日熱搜:“暖風”吹向市場,小商販等待客流量回升
- (2023-01-06)世界微頭條丨及時幫扶因新冠感染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 (2023-01-06)全球最資訊丨云南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培育“制造工匠”
- (2023-01-06)環球快消息!“圍爐煮茶”緣何圈粉年輕人?
- (2023-01-06)世界看熱訊:“穩經濟、促發展”進行時③丨保供穩產促發展,企業生產忙起來
- (2023-01-06)頭條: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
- (2023-01-06)天天報道:近5年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
- (2023-01-06)焦點快播:中關村創新引領能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