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點!豬都餓瘋了!養豬大戶,倒在豬周期?
一個賣豬肉的,非要學 " 互聯網思維 ",結果把自家的豬都餓死了。
01
豬吃豬,豬都餓瘋了
【資料圖】
這年頭豬也過得慘。
以前只知道豬吃飼料、糠各種野生水煮植物。
現在發現豬也能吃豬了。
豬為什么吃同類?給養豬戶餓的。
近日有新聞稱,某些養殖場因為飼料斷供,導致所飼養的豬長期挨餓,最后導致了餓死,甚至豬吃豬的情況。
據財聯社報道,最近一個月,廣西南寧、四川江油、江西贛州、湖南湘潭等地正邦科技代養戶出現 " 斷料 " 問題。
A 股養豬大戶正邦科技被曝 " 買不起 " 豬飼料,養殖戶還面臨結款難、退押金難等多重問題。
7 月 3 日,抖音用戶 " 雪中淚 " 發布視頻稱,斷料八天后,正邦科技代養戶代養的豬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出現豬吃豬。
隨后,豬吃豬視頻被全部刪除," 雪中淚 " 解釋,當地政府正在和正邦談判,幫忙解決問題,就先刪了視頻。
到了 7 月 8 日," 雪中淚 " 再次發布豬吃豬視頻。
沒想到在 21 世紀的今天,竟然會看到豬吃豬的新聞;沒想到真的會有養殖戶讓豬餓死也不給豬喂豬飼料。
這些餓死的豬,吃自己同類的豬,都是正邦科技的 " 代養豬 "。
" 正邦老是斷料,供幾天料就斷個兩三天已成為常態。"
" 拿不到飼料豬會生病、會餓死, 我是絕對不會墊飼料錢的,斷料就斷料吧。"
正邦科技本身的養豬企業,他的養殖模式有自養也有代養。
代養是找農戶代理養正邦的豬仔,正邦提供飼料和豬仔,而農戶則負責提供場地和喂養,并按期向正邦提供出欄豬。
按照合同規定,農戶會繳納押金給正邦,每養殖一頭豬每天農戶可以得到 1.5 元。
正邦資金有些問題,就暫停給農戶提供飼料,農戶本身也知道正邦拿不出錢,寧可等著豬餓了吃豬也不愿意代買飼料。
那就有人問了,為啥農戶不把豬賣掉,或者自己先出一部分錢呢?總比豬活活餓死要好吧。
豬企資金不到位,農戶墊錢養豬的事不是沒發生過,山西呂梁一名代養戶曾經幫正邦墊過資,結果豬肉出欄后正邦直接拉走,代養報酬、墊資款卻一分沒給,也沒個說法。
至于農戶私自把豬賣掉就更不可能了,公司不給結賬、扣押金,屬于財務問題,又沒說不給,最多算民事糾紛。而農戶偷賣屬于非法侵占他人財產,是刑事案件,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戶。
養豬企業犯的錯,竟然需要無辜的豬來買單。
如果有來生,再也別做跟正邦有關系的豬,至少不要再挨餓了。
02
養豬大戶巨虧百億
2007 年,正邦科技的生豬出欄量為 8.32 萬頭。
在 2021 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 1492.67 萬頭,位居全國第二。
2021 年 3 月的一場團隊培訓會上,正邦科技董事長林峰更是發出豪言
向 " 一億頭出欄 "、挺進世界五百強雙目標奮進。
按每頭豬 2000 塊的價格計算,光是 1500 萬頭肥豬這一塊的資產價值,差不多就有 300 個億。
林還想沖擊一億頭的 " 千億級豬企 ",為啥現在連豬飼料都買不起了?
公開數據顯示,商品豬養殖完全成本約為 18 元 / 公斤,而在 2021 年,豬價一度跌破 11 元 / 公斤關口。
整個 2021 年,21 家上市豬企虧損達到 431 億元。
今年初的時候,一眾上市公司的 2021 業績有過一次 " 爆雷潮 ":
陽光城預虧 45-58 億;
北汽藍谷預虧 48-53 億;
上海電氣預虧 89-103 億;
大唐發電預虧 90-108 億;
泛海控股預虧 90-110 億;
華能國際預虧 98-117 億;
中國東航預虧 110-135 億;
南方航空預虧 113-128 億;
中國國航預虧 145-180 億;
正邦科技預虧 182-197 億;
華夏幸福預虧 331-391 億;
蘇寧易購預虧 423-433 億 ......
其中,正邦科技赫然在列。
2021 年公司預計全年虧損 182 億 -197 億,相比 2020 年同期的盈利 58 億元同比下降 416.84 %- 442.96 %,其中四季度虧損超過 100 億。
今年 6 月 8 日晚,正邦科技發公告稱:
因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商票逾期未兌付,逾期未兌付余額合計 5.42 億,公司將持續與債權人積極協商,妥善處理相關商票逾期未兌付事項。
賬上有 30 億現金,卻連 5 億商票都還不上。
消息一出來,隨后的兩個交易日,正邦科技股價下跌了 10.89%。
前段時間,正邦科技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凈虧 38 億元至 46 億元,同比虧損擴大 165.72% 至 221.66%。
加上去年的虧損,不到兩年的時間,正邦科技虧了 200 多億!
作為一家 2007 年的上市公司,過去 14 年,正邦科技賺得的凈利潤總和也僅僅只有 98 億左右,可以說是 "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把回到解放前 "。
連帶著前 14 年的利潤,一塊兒,倒貼 100 億,全賠了。
03
倒在豬周期的豬企和肥豬?
大家很輕易把正邦一系列的爆雷歸咎為 " 豬周期 "。
這話對一半,如果是因為豬周期,那出事的肯定不止正邦,光 A 股上市的就有 21 家豬企。周期行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作為存欄量第二大的企業,正邦都倒下了,其他豬企焉能幸免。
其實,這回正邦是屬于豬周期疊加資本運作模式失敗的雙重壓力下的地基崩塌。
說得簡單點:高負債擴張遇上豬周期低谷。
先來說說豬周期的影響。
所謂 " 豬周期 ",是指一種體現在豬肉價格上的周期性經濟現象。
其循環軌跡一般是:
豬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豬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當生豬價格進入上升通道時,散戶將更多生產力投入到養豬中,新增生豬產能出欄時,市場供需格局進入寬松狀態,生豬價格開始下跌。
同樣,當生豬價格進入下跌通道時,生產力會逐步退出,生豬出欄量開始下降,市場供需格局進入偏緊狀態,生豬價格開始上漲。
此過程周而復始,通常一個完整的周期為 3-4 年的時間。
豬周期和經濟學經常提到的 " 谷賤傷農 " 現象是一個道理。
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反而減少了,是因為市場供給充足,逐漸多于需求量,形成 " 買方市場 ",貨多不值錢。
豬肉價格以及市場上所有商品都是如此。
供給不足,推高價格,人們看到利潤,一窩蜂 " 攜資入場 "。參與的人多了,供給就過剩,最終結果便是大家一起虧錢。
在周期低谷,豬肉股的企業必然虧錢,要么不賺錢。待到豬肉價格駛入上升空間,豬肉相關企業利潤也會隨之回升,再度駛入景氣賽道。
好比,2020 年豬肉價格瘋漲,企業賺的盆滿缽滿,讓很多不明就里的人跟風 " 擴產擴繁 ",甚至轉行養豬。
然而,進入 2021 年,持續上漲的飼料價格和不斷刷新底線的豬價讓他們慌了神;不但賺不到錢,還得往里虧錢。
這便是 " 豬周期 " 最為直觀的表現。
谷貴傷民,谷賤傷農,所以在豬肉價格下行的壓力下養豬的企業日子全都不好過。
同為豬肉股的新希望,2021 年凈利潤虧損 90 億元。
溫氏股份預告稱,公司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 130 至 138 億元。
作為行業龍頭,牧原股份雖然未預虧,但其預計 2021 年凈利潤下降幅度超 7 成。
這就回到之前的問題了,為什么別人都沒事,只有正邦出事了?
給大家科普個冷知識,咱們國家生豬養殖有三種模式:
1. 集約化大規模養殖,就是養豬場自營模式,豬豬們的生老病死完全由公司負責,比如牧原、溫氏屬于此類。
2. 公司自營 + 散戶代養,即公司自己養一部分豬,但規模不夠又想擴張,就出錢出料,讓小豬場幫忙代養,生豬本身屬于公司資產,每頭豬給養殖戶一定的酬勞,像正邦科技,是每只豬豬 1.5 元 / 天。
3. 農戶散養,包括幾百頭豬的小豬場,均屬于此類。
中國生豬產業一直有個問題——集中度太低。根據農業部的數據:以年出欄 500 頭為標準,低于這個數量的非規模化養殖,在 2015 年占全行業的 56%。
中國的一半的豬來自農家散養自養的,拌點豆渣料喂一喂,每半年找人來收。
經歷上一輪豬周期的影響,行業發生了一次大規模洗牌,農戶散養的模式開始退場,資本大批進入生豬產業。
因為周期輪動,開啟了中國規模化養豬的大進程。
不少豬企選用 " 自育自繁自養一體化 ",企業自建標準化養殖場,自聘養殖場負責人、技術人員、養殖工人。
在這種模式下,資金前期投入高,土地需求大,折舊多,但過程可控,抗風險能力較強,代表公司為牧原集團。
然而正邦用的模式是 " 公司自營 + 散戶代養 "。
不同于重資產、高投入,這種模式屬于輕資產模式,易于規模化擴張,疫病集中暴發風險也能得到有效分散。
不得不說,正邦的掌舵人腦子里是有點東西的,將互聯網企業的套路用在生豬養殖這個傳統產業。
發展套路和當年網約車一樣,都是資本的那幾扳斧:
資本擴張—產能擴張—虧損—再融資擴張產能—干翻對手
一定是舉債到極致,就等著對手趴下。
得益于獨特的養殖模式,正邦迎來了新一輪擴張。2019 年之后,隨著豬周期進入景氣階段,正邦科技生物性資產大幅增長,其中 2019 年猛增約 3.6 倍至 50.95 億元,2020 年又增長近八成至 91.06 億元,增長速度遠遠快于其他豬企。
2020 年 7 月,正邦的生豬銷售收入 31 億元同比增近 250%,業績超乎想象。同時業績發布后的當周股價再創新高,漲幅高達 22.25%。
但是,互聯網大規模舉債發展的套路,局限很大——負債水平非常高。
僅在 2020 年,正邦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其他長期資產的投資就超過了 100 億人民幣,同比 2019 年翻了 1 倍還多。
在豬肉價格處于高位時大量引進母豬及增加固定資產,為虧損埋下了種子。
瘋狂擴張的負債在豬肉價格景氣的時候,根本不算什么,一年動輒利潤翻倍的高景氣度,把所有問題掩蓋了過去。
一旦豬周期開始向下,豬肉價格開始長時間的陰跌。
一方面是日益擴張的債務,另一方面是越滾越大的債務。
最終是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這也是為什么,雖然所有豬企都在虧,但正邦的問題顯得格外嚴重。
與其說正邦和它的一千萬頭豬倒在了豬周期,不如說是死在互聯網企業畸形擴張的思路上。
身處周期性行業的公司,往往不會因為周期交替而倒下,大多是被自己給作死的。
相關閱讀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熱點推薦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最近更新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開曼群島元怎樣換算英鎊?開曼群島元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 (2023-01-06)黎巴嫩磅對人民幣匯率怎樣?1000黎巴嫩磅是多少英鎊?
- (2023-01-06)老撾基普對人民幣匯率如何?1萬老撾基普等于多少美元?
- (2023-01-06)100泰銖等于多少人民幣?泰銖怎樣兌換馬來西亞元?
- (2023-01-06)臺幣與澳門元匯率怎樣兌換?2000臺幣等于多少人民幣?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 (2023-01-06)今日最新!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由于市場懷疑美聯儲的承諾,歐元兌美元突破步履蹣跚
- (2023-01-06)世界熱資訊!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美元兌日元處于關鍵匯合區,美國數據即將公布
- (2023-01-06)當前資訊!今日晚間白銀行情分析(2023年1月5日)
- (2023-01-06)1月6日重點數據和大事件前瞻
- (2023-01-06)全球熱消息:江西九江開出2023年度首列中歐班列
- (2023-01-06)今日熱搜:“暖風”吹向市場,小商販等待客流量回升
- (2023-01-06)世界微頭條丨及時幫扶因新冠感染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 (2023-01-06)全球最資訊丨云南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培育“制造工匠”
- (2023-01-06)環球快消息!“圍爐煮茶”緣何圈粉年輕人?
- (2023-01-06)世界看熱訊:“穩經濟、促發展”進行時③丨保供穩產促發展,企業生產忙起來
- (2023-01-06)頭條: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
- (2023-01-06)天天報道:近5年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
- (2023-01-06)焦點快播:中關村創新引領能力持續增強
- (2023-01-06)【獨家】美國最新數據分析:美國11月貿易帳(億美元)下降至-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