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速訊丨“雙標門”事件持續發酵,海天味業盤中大跌超9%
風口財經記者 劉建
“醬油茅”海天味業國慶假期前后的這一段時間很煎熬,深陷食品添加劑“雙標門”事件,引發網友質疑。
【資料圖】
10月10日,國慶假期后A股開盤,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幅低開7.99%,市值較9月30日蒸發超300億元。截至10日中午休盤,海天味業股價報75.2元,跌9.2%,總市值3484.64億元。
海天味業的股價大跌,顯然是受到了食品添加劑“雙標門”事件的影響。
國慶假期期間,海天味業究竟有沒有對食品添加劑“雙標”的話題成為市場熱點。海天味業先后3次對此事件進行公開回應。最新的10月9日下午,海天味業澄清公告稱,海天味業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公司坦誠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監督,截至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未發生重大變化。
盡管多次回應市場熱點,但是網友們對此也有自己的觀點,不少網友對海天的回應并不認可,并且不斷尋找話題對其進行多輪質疑,事件持續發酵,相關行業專家也通過媒體發聲進行回應。
10月10日,風口財經對海天味業“雙標門”事件進行梳理,還原整個事件的發酵過程。
添加劑風波時間軸
●事情的起因,最初是9月末,網紅博主用食用鹽、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鈉、高濃酸醬油香精、焦糖色素等原料調制出了“絲毫沒有豆子和黃豆的醬油”。視頻沒有提醬油品牌,但是不少網友對食品添加劑安全的表示擔憂,尤其是對醬油產品的懷疑。
●社交媒體平臺上有短視頻博主稱,海天在國內售賣的海天醬油和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成分表不一樣,前者含有添加劑而后者不含,存在雙標行為,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短視頻以此為“流量密碼”,炮制“醬油致癌”等謠言,并直指海天醬油。
●9月30日晚,面對事件發酵,海天味業發布了第一份聲明。海天味業表示,公司產品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且所有產品添加劑的使用均符合我國相關標準法規要求。海天味業表示,將對造謠“醬油致癌”、“坑害國人”等言論的短視頻賬號進行起訴。
●由于海天并未回應國內外醬油產品配料表的差異,有網友扒出了海天味業參與國內醬油行業相關標準制定的信息。信息顯示,海天是國內配置醬油、醬油質量以及釀造醬油工藝規范的起草單位之一,還是國內耗油、黃豆醬的國家標準起草機構之一。海天還參與著料酒質量的國家標準起草工作。
●“海天味業參與起草醬油行業先行標準”的話題沖上熱搜。不少網友質疑,海天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10月4日,海天味業第二次聲明稱,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各國的食品制造中,海天售賣的國內國外產品內控標準是一致的,并未“雙標”。近期網絡上以海天為靶子,發起的對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攻擊,在國慶期間逐步燒向了調味品之外的中國食品行業。海天認為,第一,對方企圖用食品添加劑來誤導消費者認為中國食品比外國食品差,第二,企圖用所謂“雙標”來挑起消費者和中國品牌企業的矛盾對立。海天也早在十年前就己陸續推出眾多好吃不貴的零添加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從食品添加劑并不能得出中國食品比外國食品差的結論。海天產品不僅暢銷中國,也出口全球,同樣都是高質量的“中國造”產品。海天產品的內控標準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遠高于國家標準,同一品質的產品,國內國際的內控標準都一致。
●10月5日,中國調味品協會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關于凈化市場環境,引導調味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聲明》。聲明稱,標準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只因各國飲食習慣和消費習慣不同,而存在差異;企業只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其生產的產品就是安全的。中國調味品協會還高調支持海天味業維權,追究網絡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10月5日,之前發布過用食品添加劑勾兌出醬油的視頻博主辛吉飛也在視頻中側面評論了海天味業一事。他希望廣大網友明辨是非,不要被人利用,該品牌也有零添加產品。同時他也認為,中國消費者不應該和外國消費者吃的不一樣,我們要比外國人吃得更好,而品牌把產品踏踏實實做好,就是對消費者最大的回饋和感恩。
●多家媒體邀請食品行業相關專家現身說法,從專業角度進行解讀,表示對添加劑的妖魔化應該被糾正。
●有博主計算醬油中防腐劑苯甲酸鈉的劑量問題:目前國家批準的苯甲酸鈉一般用量在1g/kg,一次性攝入25g以上會出現中毒現象,但這意味著一個人一次性至少要喝下25kg的醬油才會出現中毒,而這幾乎不可能辦到。
●有化學以及食品添加行業從業者表示,苯甲酸鈉少量攝入后會隨著尿液排出,不會在人體形成堆積。但有網友擔心“積少成多”的問題,而且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的質疑無法消除。
●10月9日晚間,海天味業發布第三份澄清公告,就食品添加劑等相關問題再次作出說明。海天味業表示,公司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公司坦誠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監督,截至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未發生重大變化。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閱讀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熱點推薦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最近更新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開曼群島元怎樣換算英鎊?開曼群島元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 (2023-01-06)黎巴嫩磅對人民幣匯率怎樣?1000黎巴嫩磅是多少英鎊?
- (2023-01-06)老撾基普對人民幣匯率如何?1萬老撾基普等于多少美元?
- (2023-01-06)100泰銖等于多少人民幣?泰銖怎樣兌換馬來西亞元?
- (2023-01-06)臺幣與澳門元匯率怎樣兌換?2000臺幣等于多少人民幣?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 (2023-01-06)今日最新!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由于市場懷疑美聯儲的承諾,歐元兌美元突破步履蹣跚
- (2023-01-06)世界熱資訊!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美元兌日元處于關鍵匯合區,美國數據即將公布
- (2023-01-06)當前資訊!今日晚間白銀行情分析(2023年1月5日)
- (2023-01-06)1月6日重點數據和大事件前瞻
- (2023-01-06)全球熱消息:江西九江開出2023年度首列中歐班列
- (2023-01-06)今日熱搜:“暖風”吹向市場,小商販等待客流量回升
- (2023-01-06)世界微頭條丨及時幫扶因新冠感染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 (2023-01-06)全球最資訊丨云南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培育“制造工匠”
- (2023-01-06)環球快消息!“圍爐煮茶”緣何圈粉年輕人?
- (2023-01-06)世界看熱訊:“穩經濟、促發展”進行時③丨保供穩產促發展,企業生產忙起來
- (2023-01-06)頭條: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
- (2023-01-06)天天報道:近5年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
- (2023-01-06)焦點快播:中關村創新引領能力持續增強
- (2023-01-06)【獨家】美國最新數據分析:美國11月貿易帳(億美元)下降至-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