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150元可查4次成績?低質教育類App泛濫成災

            2021-04-28 10:06:4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查課表、看作業、查成績、接收學校通知……年來,隨著各地“智慧校園”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教育類App成為家長手機中的必備軟件。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學校雖然不強制家長下載,App卻是獲取校園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各學校使用的App不同,有的向家長免費開放各項功能,有的卻要求家長交月費、年費才能使用,還有的App通過人臉識別等方式記錄學生的到校、離校時間,也讓不少家長對其信息安全產生了擔憂。

            一年150元,就為查4次成績?

            日,湖南長沙的部分家長反映,有學校正在推廣一款名為“教育+”的App。家長下載并注冊后,可以在該軟件上看到孩子每天的作業和課表、查詢考試成績、接收學校的各類通知等。前提是要一次交150元的年費或每月交15元月費。

            “軟件是去年9月開學的時候,在家長會上集中推廣的。”長沙市某小學學生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開發該教育App的企業員工來到教室向家長講解軟件功能,并演示操作步驟,她一次交了150元的年費,后開通了服務。

            據王女士稱,雖然學校沒有明確強制家長下載和使用“教育+”App,但是孩子的成績只能通過該軟件查詢。“說是自愿行為,但是不交錢,難道孩子的信息就不對家長開放了?”

            另一位學生家長湯女士選擇了在學期內交月費,假期時則停掉App服務。

            “除了查每學期的期中期末成績,其他的功能并不是不可替代。”湯女士質疑,教育部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能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但學校把這些信息提供給企業,企業又收費將信息“賣”給家長,是否有違教育的公益?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這并非個例。此前在安徽、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學生家長反映,學校推廣使用的一些App通過按年收費、按次數收費等方式提供成績查詢服務。

            王女士認為,只是滿足一學期兩次的成績查詢服務,目前App的收費是不合理的,且會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

            “智慧管理”存在弊端

            隨著“智慧校園”“校園信息化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管理App開始走進中小學校園。但一些教育類App在實際使用中,除了強制收費、增加家長經濟負擔外,還存在不少弊端。

            不少App上有自帶的題、測試內容,成為部分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內容。將作業陣地轉移到App上,已成為逃避監管的新方式。

            “學校要求家長每天要上傳閱讀、跳繩、作業檢查照片,在教師端,每天多少人打卡一目了然,但家長卻苦不堪言。”一位家長對此很不理解,“現在不是提倡不能讓家長檢查作業、不準布置要用手機完成的作業,但學校要求每天用App打卡,不就是變相地給學生、家長增負?”

            記者調查發現,此類App還存在捆綁個人信息、泄露隱私風險。

            長沙一高中學生家長鄧女士表示,其孩子所在的高中使用某教育App為家長提供包括查詢校園消費、考試成績等在內的服務,并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錄入學生信息,以便家長知曉子女的進、離校時間。“這種方式雖然能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內的情況,但是孩子的一切信息都在大數據下處于‘透明’狀態。”鄧女士說,她對此類App的安全感到擔憂。

            鄧女士還反映,注冊登錄App后,家長的手機號、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必須進行捆綁,而每到公布考試成績之后,她經常收到各種線下線上的教育機構電話“轟炸”,推銷課程。

            此外,多重打卡也是這類App頻遭詬病的原因。很多App號稱是學生、家長、老師的“好幫手”,但實際上用戶使用體驗感很差。記者在手機軟件下載頁面看到,一款顯示“720萬次下載”的教育App,被用戶批評“閃退”“死機”“無法登錄”“速度慢”“如果不是學校要求肯定不會下載”。

            一些家長反映,很多學校推薦使用的App看似功能強大,但實際上只使用了“發布照片”“公布菜單”等普通網站就能實現的傳統功能,“特意下載一個App去看在這些原本渠道就能看到的信息,不是更方便,而是更麻煩了”。

            還有家長抱怨,“班級信息發布一個App,英語口語練一個App,暑假閱讀打卡一個App……原本一個App就能完成的內容,為何硬生生被拆分成好多個?”

            “如今各學校都在推廣信息化建設、打造‘智慧校園’,這是‘互聯網+’時代不可抗拒的趨勢,但泛濫、低質的App不僅沒讓校園變得‘智慧’,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其中可能滋生的‘走過場’或教育腐敗問題更值得警惕。”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說。

            內容電子化不等于教育現代化

            在收到家長舉報后,4月25日,長沙市教育局發布規定稱,自主研發的教育App不得收取任何費用,選用的其他App對于成績、評語等基礎功能不得收費,收費功能必須公開透明、自愿選擇,且不得與評優掛鉤。

            年來,“互聯網+教育”“智慧校園”在各地快速建設發展,如何讓這一“智慧”不只停留在形式,而走上一條合理和可持續的路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教育現代化必須是教育理念和制度的現代化,簡單地把紙質的教學內容電子化,或者用人臉識別技術監控學生上課的表情、行為,這并不是教育現代化。“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應該是為了解放人而不是約束人。”熊丙奇說。

            熊丙奇建議,學校推進信息化改革,首先應該明確,教育信息化應更多用于提高管理效率,并探索過程教育評價。如減少學校會議,提高溝通效率,實現無紙化辦公,推進信息公開,跟蹤學生學籍變動信息,保障每個孩子的受教育權等等。

            “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一種手段,教育類App的使用應該由學校的教師委員會結合教學實際需求,進行論證,并廣泛聽取學生和家長意見。不能簡單地把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轉嫁給學生和家長。”熊丙奇說。

            湖南師范大學教授丁加勇指出,對于校園使用App,應當還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權。軟件有哪些功能,老師、家長有哪些需求,App收費標準如何,這些信息都應該公開,讓家長、老師投票選擇。如果家長同意項目收費,還可以考慮整合、定制校園功能服務于一個App上,向軟件開發企業公開招標。

            熊丙奇指出,教育信息化不能強制成為評價學校現代化辦學的指標,學校更不能以教育信息化為名,向學生和家長亂收費。(記者劉芳洲 謝櫻)

            關鍵詞: 教育類App 泛濫

            最近更新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亚洲色爱图小说专区|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亚洲人成7777|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大全亚洲|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