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巨頭加快布局 中資公募跳出舒適圈
今年4月1日,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滿一周年。這一年來,外資巨頭紛紛加緊布局中國公募基金市場。隨著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基金的獲批,公募基金業正式掀開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的新篇章。
業內人士認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基金行業起到“鯰魚效應”。中資基金需跳出“舒適圈”,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瞄準全外資公募牌照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3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9家,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1.78萬億元。
2002年10月,首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國聯安基金獲準設立。此后,外資進軍國內基金業市場的腳步不斷加快。
根據證監會官網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一覽表(2020年9月),44家外資參股基金公司中,鵬華基金、國投瑞銀、泰達宏利、華寶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等17家基金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達到49%及以上,此外還有13家基金公司的外資占比達到30%及以上。
外資在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基金于2020年8月正式獲批,注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公募基金業正式掀開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的新篇章。
根據證監會的批復,貝萊德基金將在批復后6個月內完成組建工作,足額繳付出資,自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應當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然而,貝萊德基金似乎放慢了布局公募的腳步。截至2021年3月30日,貝萊德基金還沒有發行任何公募產品。
除了貝萊德,外資巨頭紛紛加快布局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想拿到一張全外資公募基金牌照。2020年,路博邁、富達亞洲、范達集團、聯博香港均提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請。目前,前三家公司都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需提交補充材料。
牛年春節假期后首個交易日,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申請材料于同日被證監會接收。早在2005年,施羅德就參與設立合資基金公司交銀施羅德,持股比例30%。
華鑫股份于3月30日晚間公告稱,同意全資子公司華鑫證券擬轉讓所持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36%股權,掛牌價格不低于3.88億元。本次股權轉讓后,華鑫證券不再持有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股權。業內認為,目前持股49%的大摩大概率將接盤這部分股權,實現對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絕對控股。
對于總規模達20多萬億元的中國基金市場,也有外資機構想另辟蹊徑,從基金投顧這片藍海里分一杯羹。
3月16日,全球最大公募機構之一Vanguard(先鋒領航)發布了新的中國市場發展戰略,表示將暫緩其在中國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將其中國的資源集中于發展與螞蟻集團合資推出的“幫你投”投顧服務。
“鯰魚效應”加速競爭
外資早已嗅到國內財富管理機會,隨著外資控股或者獨資設立基金公司的不斷壯大,會給中國公募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歐美發達市場基金行業起步早,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理念和經驗,這些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基金行業起到“鯰魚效應”。
“一方面,通過引入外資競爭,推動國內基金行業提升產品創新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國內與外資機構展開合作,引入一些成熟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同時,通過與外資合資,也有助于推動國內有實力的基金公司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宜信財富資本市場負責人王浩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外資基金公司具備百年老店多、人才梯隊完善、投研體系完備、大多以長期投資為目標等優勢。
開放外資進入公募,不亞于在已經競爭激烈的公募行業引入更加有競爭力的“鯰魚”或“鯊魚”。
王浩宇認為,在投資理念、風險控制、投資流程方面,外資均有完善的體系,值得我們借鑒。給市場帶來不同風格的投資策略,有利于對資本市場的多層次定價,尤其是促進對A股長期定價機制的建立。同時,有利于引入外資直接通過其熟悉的管理人,長期投資中國,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外資支持。
中資基金跳出“舒適圈”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中資基金行業未來面臨的市場競爭將加劇,該如何增強自身實力?
周茂華表示,中資基金需要制定高質量發展戰略,未來拼的不僅是業務規模,更重要的服務質量、風險管控和產品創新能力。中資基金通過與外資競爭,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并鼓勵有條件的基金公司走出去,拓展海外發展空間。
“對于投資者來說,外資進入推動國內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并為國內投資者提供多元、質優的投資選擇。同時,也便利海外投資者參與分享我國改革發展紅利。”周茂華說。
“放開持股比例限制,引入外資控股或者獨資設立基金公司,一方面為國內基金業注入新鮮血液,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也給中資基金帶來一定的挑戰,有利于中資基金跳出‘舒適圈’,通過合作和競爭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國內基金公司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對于中資基金來說,找準定位,形成自身的能力壁壘,進行差異化競爭,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資者。
“中國公募市場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客戶需要也呈現多樣化,中資基金公司更加了解國內投資者,能夠進行差異化的競爭力培養,保持核心競爭力。另外,除了找準定位以及差異化,歸根到底,還是要培養出強大的投資團隊,對客戶創造持續的長期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張婷認為,中資基金公司應對競爭,可以從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投研能力;拓展全球視野,加大跨市場投資研究能力;明確戰略定位,提供差異化服務這三個方向著手。
“中資基金在銷售渠道和投資者關系等方面較外資基金有更大的優勢,如果能在不斷提升自身資管水平的同時,充分利用本土優勢維護好并進一步擴大客戶群,仍然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吳婉瑩表示。(魏來)
相關閱讀
- (2022-11-01)平安基金旗下新品提前結束募集 追求資產凈值長期穩健增值
- (2022-11-01)年內公募機構積極參與上市公司調研 買方機構資金博弈激烈
- (2022-10-28)公募基金3季報披露進入尾聲 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最新管理規模榜單出爐
- (2022-10-28)公募FOF最新一期財報披露 部分公募FOF增加對債券型ETF配置
- (2022-10-26)易方達、華夏基金旗下部分基金宣布限購 推動基金平穩運作
- (2022-10-26)公募FOF五周年規模逾2300億元 基金行業邁入資產配置新時代
熱點推薦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最近更新
- (2023-01-06)焦點速訊: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 (2023-01-06)XM外匯:美國原油庫存增加,WTI油價自周線低位反彈,攀升至73.50美元附近
- (2023-01-06)世界熱議:嘉盛集團:美元全盤走強,紐元/美元下跌處在兩日低位0.6210附近
- (2023-01-06)環球精選!歐元區最新數據預測:歐元區12月調和CPI年率-未季調初值(%)預期值 9.7,或利好歐元
- (2023-01-06)今日外匯市場主要貨幣阻力支撐位預測(2023/1/6)
- (2023-01-06)環球即時:今日重點關注的財經數據和事件及主要數據解讀(2023年1月6日)
- (2023-01-06)世界新動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
- (2023-01-06)環球微動態丨年貨節助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 (2023-01-06)全球快看點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力打造能源資源產業基地
- (2023-01-06)全球熱頭條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免稅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3-01-06)開曼群島元怎樣換算英鎊?開曼群島元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 (2023-01-06)黎巴嫩磅對人民幣匯率怎樣?1000黎巴嫩磅是多少英鎊?
- (2023-01-06)老撾基普對人民幣匯率如何?1萬老撾基普等于多少美元?
- (2023-01-06)100泰銖等于多少人民幣?泰銖怎樣兌換馬來西亞元?
- (2023-01-06)臺幣與澳門元匯率怎樣兌換?2000臺幣等于多少人民幣?
- (2023-01-06)世界今亮點!上海技能人才工資增幅為近三年最高
- (2023-01-06)焦點速看:外匯主要貨幣對技術分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2023/1/5)
- (2023-01-06)今日最新!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由于市場懷疑美聯儲的承諾,歐元兌美元突破步履蹣跚
- (2023-01-06)世界熱資訊!1月5日外匯市場行情走勢分析:美元兌日元處于關鍵匯合區,美國數據即將公布
- (2023-01-06)當前資訊!今日晚間白銀行情分析(2023年1月5日)
- (2023-01-06)1月6日重點數據和大事件前瞻
- (2023-01-06)全球熱消息:江西九江開出2023年度首列中歐班列
- (2023-01-06)今日熱搜:“暖風”吹向市場,小商販等待客流量回升
- (2023-01-06)世界微頭條丨及時幫扶因新冠感染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 (2023-01-06)全球最資訊丨云南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培育“制造工匠”
- (2023-01-06)環球快消息!“圍爐煮茶”緣何圈粉年輕人?
- (2023-01-06)世界看熱訊:“穩經濟、促發展”進行時③丨保供穩產促發展,企業生產忙起來
- (2023-01-06)頭條: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
- (2023-01-06)天天報道:近5年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
- (2023-01-06)焦點快播:中關村創新引領能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