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飛入農田為農戶帶來數字貸款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大山雀”飛入農田為農戶帶來數字貸款
工人日報-中工網通訊員 張建亞 記者 陳華
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上,一只科技鳥“大山雀”飛入田間,成為豐收景象里的“靚仔”。
9月23日,在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由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指導,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及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主辦,網商銀行承辦的論壇上,中國綠色食品協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等全國多個行業協會,聯合網商銀行發起“數字金融支持土特產高質量發展倡議”,希望未來通過“大山雀”等數字金融科技支持地方產業振興,助力土特產高質量發展。
“通過三年的技術攻堅,‘大山雀’在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基礎上,成功識別蘋果、獼猴桃、柑橘等經濟作物,并突破大棚、果園等形態的精準識別能力,已覆蓋了15個產業,尤其是種糧戶,在近3年增加了近20倍。”論壇現場,網商銀行三農金融服務部總經理張成柱介紹道。
據悉,網商銀行首創的“大山雀”系統,通過衛星識別農戶種植的農作物及長勢,并向農戶提供數字貸款。商用3年,“大山雀”已覆蓋15大農產品產業,并幫助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超150萬種植戶獲得數字貸款。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2023-09-25)“大山雀”飛入農田為農戶帶來數字貸款
- (2023-09-25)第30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閉幕
- (2023-09-25)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會在鄂爾多斯市舉行
- (2023-09-25)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成果豐碩
- (2023-09-25)我國制氫路線正在變“綠”
- (2023-09-24)加快探索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熱點推薦
- (2023-09-25)“大山雀”飛入農田為農戶帶來數字貸款
- (2023-09-25)第30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閉幕
- (2023-09-25)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會在鄂爾多斯市舉行
- (2023-09-25)智通全球財經日志|9月25日
- (2023-09-25)智通港股投資日志|9月25日
- (2023-09-25)中金公司:港股市場支撐位依然有效
最近更新
- (2023-09-25)“大山雀”飛入農田為農戶帶來數字貸款
- (2023-09-25)第30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閉幕
- (2023-09-25)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會在鄂爾多斯市舉行
- (2023-09-25)智通全球財經日志|9月25日
- (2023-09-25)智通港股投資日志|9月25日
- (2023-09-25)中金公司:港股市場支撐位依然有效
- (2023-09-25)美國PMI數據重磅來襲 紙白銀短線走強
- (2023-09-25)日本央行維持超低利率政策 白銀td跳漲
- (2023-09-25)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成果豐碩
- (2023-09-25)日本經濟大爆發,全球資本市場面臨流動性風險
- (2023-09-25)俄羅斯無限期禁止柴油出口,最受傷的又是歐盟?
- (2023-09-25)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了嗎?
- (2023-09-25)我國制氫路線正在變“綠”
- (2023-09-24)百勝中國(09987)9月22日斥資約100萬美元回購1.73萬股
- (2023-09-24)洲際船務(02409)附屬與銀海昇四號(天津)租賃就一艘1.35萬dwt的在建雜貨船訂立融資租賃安排
- (2023-09-24)中油潔能控股(01759)啟動掛牌出售程序以出售河南藍天股權
- (2023-09-24)麗珠醫藥(01513)9月22日斥資約519.39萬元回購A股14.5萬股
- (2023-09-24)CFTC持倉:白銀期貨投機性凈多頭頭寸增加(截至9月19日當周)
- (2023-09-24)科技在投資組合中發揮持久影響力
- (2023-09-24)“自爆”阻止美聯儲?美國政府下周“勢將”關門
- (2023-09-24)KCM Trade:外匯交易的領導者,客戶的信賴之選
- (2023-09-24)KCM Trade外匯交易平臺靠譜嗎?
- (2023-09-24)KCM Trade外匯交易平臺:真相揭秘與投資者指南
- (2023-09-24)低收入國家在采用數字貨幣方面位居全球榜首
- (2023-09-24)加快探索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 (2023-09-24)學者談2023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各地碳中和發展優勢突出、亮點紛呈
- (2023-09-24)報告顯示:全球近50%碳中和技術轉讓發生在能源領域
- (2023-09-24)守護電波安全,“河北力量”這樣助力杭州亞運會
- (2023-09-24)中信期貨:四季度原油供應或維持相對低位 需求有望逐漸筑底 庫存或延續目前去庫節奏
- (2023-09-24)申萬宏源:日央行為何“按兵不動”?